2021年12月18日至19日,由中国翻译协会跨文化交流研究委员会(原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主办的第十七届中国跨文化研究年会于线上举行。宁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跨文化话语研究基地10名研究员于19日上午参加年会。基地研究员施旭教授在大会作“文化话语研究:交际、传播、话语的文化主义的进路”主旨发言,跨文化话语研究基地主任姜克银教授主持第四组跨文化话语研究专题研讨会,吴宗杰、宫中怡、杨子琦、李雨芝、王果、王瑞丰、强媛、张梦怡等基地研究员作会议发言。
施旭教授在主旨发言强调,“文化话语研究”以人类交际是话语文化多元体系的观念为出发点,以反对文化霸权、支持文化和谐为指针,提供话语研究文化创新方略及交流平台,倡导对话语体系特性规律、异同关系和权力关系的关注,为展示该研究系统的应用方式,施旭教授在发言中对中美国防政策话语进行对比分析。
施旭教授在第十七届中国跨文化研究年会发表主旨讲话。
在专题研讨四的环节,姜克银教授向参会人员详细介绍跨文化话语研究基地成立的背景,回顾基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积累,展望未来五年定位发展目标,总结了跨文化话语研究基地在服务国家战略方面所做的努力。
研究员宫中怡、杨子琦、李雨芝、王果从跨文化视角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文本进行全方位研究,涉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埃及、肯尼亚、尼日利亚、南非等国家,研究内容包括各国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文本的再次表征,以及这些表征对世界各国产生的影响,基于这些影响,提出我国的应对策略。
研究员强媛从“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宁夏高校英语教育话语”方向讲述了宁夏高校传统英语教育话语、宁夏红色文化及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宁夏英语教育话语的实践,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结论。
最后,吴宗杰教授对专题讨论作评议。吴宗杰教授以“从《史记》书写探索‘中国故事’的话语范式”为主题,提出要建立本土传播文化,有必要跳出西方话语体系,挖掘中国话语之根,结合当下独特的“中国经验”和全球化语境,用贯穿千年的中华文化源流去构建反映全球价值观的当代中国传播话语。他强调,跨文化话语研究基地的成立,致力于发展体现中华文化气质的对外传播话语。面对百年未有的地缘政治大变局,这一学术平台的建立将从不同学科、不同视角继续探索跨文化研究领域的奥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泛的学术价值。
吴宗杰教授在第十七届中国跨文化研究年会专题研讨四作点评。
19日下午在第十七届中国跨文化年会闭幕式上,姜克银教授的参会论文“美国主流新闻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网络话语表征”荣获优秀论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