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我院网络管理工作,及时掌握网络舆情,充分发挥网络互动优势,正确把握网络舆论主导权,引导网络舆论导向,营造有利于学院健康发展的舆论环境,根据校党委8月18日关于网络舆情专题会议的精神和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组织领导
(一)学院成立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小组
组 长:黄二宁 马 军
副组长:马 霞
网络舆情管理员:贺忠宏 白小宁 陈 楠 乔 星
(二)工作小组下设网络信息员,由学生骨干队伍担任,成员如下:杜佳洁 张钰涵 张德琪 聂启鑫 马 睿 王常革 张巧涔
二、工作职责
(一)组长:统筹安排学院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听取副组长、办公室主任、网络舆情管理员关于重大网络舆情和突发事件舆情汇报并部署应对措施;领导学院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小组开展对网络舆情管理员和学生网络宣传员的教育培训,加强工作交流,提高队伍工作水平;对涉及全校的重大网络舆情及时上报校网络舆情领导小组。
(二)副组长:协助工作小组组长开展网络舆情的管理、处置与队伍培训工作;听取网络舆情管理员、学生网络宣传员关于网络舆情异常的汇报;指导全院学生网络舆情的监督和管控;处置与学院学生相关的重大网络舆情。
(三)网络舆情管理员:坚持每天上网浏览信息,负责学院网站、学院微信公众号、班级微信群、留英学生微信群等网络平台的巡查,及时捕捉、分析并上报舆情中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群体性的问题;发现或接报网上异常信息后,第一时间报告学院工作小组; 对重大事情的网络舆情在学院工作小组的指导下进行正确的回复、评论;管理学生网络宣传员队伍,指导开展工作。
(四)学生网络信息员:负责学院微信公众号、班级微信群、留英学生微信群等的内容巡查;负责收集学生QQ群、班级群等动态中的重大网络舆情;向学院网络舆情管理员汇报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群体性的网络舆情。
三、工作原则
(一)按照“快速反应、确认事实、妥善处理”的原则及时对网络舆情进行分析、研判、评估,准确查找舆情信息产生的原因,认真核实舆情反映的问题,对舆情走向作出正确的判断,对舆情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客观、全面评估,及时准备好跟(回)帖材料。
(二)在处置网络舆情事件时,一定要端正工作态度,多渠道、多方法全面了解事件真相,不推卸责任,勇于承担应负的责任;在回应时不要只站在如何消除对学院、学校形象的影响上,而要站在师生或受害者的立场上表示同情和安慰,第一时间告知师生或受害者事情真相,进行真诚、公开、及时的沟通,不使矛盾进一步激化,赢得师生的理解和信任。根据某一重大舆情事件的发展态势和走向,最大程度地争取媒体的支持,利用报纸、电视台等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适时转移目标,发布最及时权威的信息,左右网络舆情的走向,把噪音杂音压下来,使该网络舆情信息关注度逐渐转冷。要加强正面宣传,树立学校、学院的良好形象。
四、操作流程
(一)网络舆情的监测
由网络舆情管理员、信息员对涉及的网络信息进行查询、收集,对新出现的网络信息及时下载,对不良舆情进行监测,做好记录、梳理等工作,及时报送学院网络舆情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
1.监测对象。较经常出现涉及本学院、学校相关舆情信息的学院网站、留学生住宿(含校内外)微信群、班级微信群、勤工助学群、2014级出国群等发布的有关报道、帖子和相关跟帖。
2.监测内容。网络上涉及学校、学院的敏感工作和容易被关注的内容,主要包括:关于学校、学院的意见、建议、投诉,相关问题的咨询,涉及教职工、学生的投诉,涉及服务人员违法违纪违章行为和效能作风问题等。
3.监测方法。一是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网站和论坛进行定期浏览,收集有关对学校、学院报道和论坛中出现的一些敏感的话题;二是利用百度等搜索引擎,通过关键词全网搜索国内各个知名的门户网站有关对学校和学院报道和论坛中出现的一些敏感的话题。
4.监测形式。一是每天至少1次对学院网站、学院公众号、班级微信群、2014级出国群和留学生住宿(含校内外)群等进行浏览和搜索,并做好监测记录;二是在发生特定舆情事件时,要对舆情产生的相关网站、论坛进行高频度的浏览和搜索。
(二)网络舆情的应对机制
1.被网络媒体报道转载的一般突发事件和申诉建议的负面报道,必须在发现该报道或帖子的1个工作日内向学院网络舆情工作小组组长、副组长汇报,3个工作日内进行初步处置并回应。
2.被网络媒体报道转载的重大突发事件、网上投诉举报,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引发的错误舆论导向,必须在发现该报道或帖子的1天内向主要领导汇报,2个工作日内作出初步处置并回应。
3.被网络媒体报道转载的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必须在发现该报道或帖子的3小时内向学校网络舆情领导小组汇报。
本办法由国际教育学院党总支负责解释。
2017年8月25日
国际教育学院党总支